> 彼得·蒂爾對於反基督的看法在任何有意義的方式上是否可能具有預測性? 不,這不太可能 > 他最近的精神分裂式的繞行是否仍然在廣泛的「科技右派」意識形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主要是美學)的角色? 是的,顯然 如果你不明白這一點,你對這些事情的直覺是不可行的。任何想要在長期內保持影響力的知識運動都需要一個在「普通人」中大多無法理解和接近的深奧底層 這些思想是否在其自身的權利上是功能性的並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經典對大眾來說足夠令人反感且無法解析,這反過來使得它對那些有著精緻品味、優先考慮與平民保持距離的雄心勃勃的奮鬥者具有吸引力 這些(是的,主要是高智商 -- 是的,通常是2標準差以上)少數奮鬥者最終會在公共話語的「上游」位置定居,他們的吸引力決定了你的意識形態是否能夠保持根深蒂固 但你確實需要在某種程度上讓普通人支持,你需要你的意識形態被普遍合法化。那些在話語上游的人仍然需要這個流被下游接受... 所以是的,任何成功的意識形態項目也需要一個「冰山一角」,讓「人民」喜歡:口號、小冊子、迷因、更簡單的媒體等等 你最終需要建立一個二元分發渠道 -- 「外顯和內顯」,為大眾服務,而不是為他們... 顯然,歷史上成功的解釋者,所有光譜的各方,都理解這一現實:看看斯特勞斯、葛蘭西、艾盧、韋伯、帕累托 共產主義者是如何保持如此長時間的主導地位的?在很多方面,正是通過這種二元分發 -- 他們擁有小冊子和「修道院」,正是因為他們保持著「沒有人」閱讀的迷人深奧經典 顯然沒有人閱讀馬爾庫塞,但如果沒有他所賦予的美學合法性、他所暗示的深度,「覺醒」就不會奏效 顯然,幾乎沒有人願意解析蘭德、雅爾文,沒有人理解蒂爾在說什麼 -- 但這就是他們將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 如果亞歷克斯·卡普是一位MBA而不是一位口吃的深奧弗洛伊德社會理論家,帕蘭提爾的市值在另一個宇宙中會是多少?有多少帕蘭提爾的持有者經歷過《生活世界中的攻擊》?他們需要嗎? 每次我遇到那些明確旨在操控這些後互聯網宗教意識形態運動的人,他們都抱怨無法阻止他們的東西「普通化」... 一旦控制被打破,這些東西就不可避免地變成低俗的迷因 -- 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有效加速主義」在重要地方未能獲得牽引力,儘管它具有病毒性 這一點需要這樣解決:更像彼得·蒂爾,少一些迷因,多一些沒有人閱讀的深度工作,更複雜的語法,更具挑釁性的展示,少一些病毒性,少一些對算法的優化,更多的四字組織發佈30頁的PDF,獲得10次點擊等等 -- 肯定要停止忽視發展深奧經典的必要性(你那個有1萬個讚的迷因,關於你是個深奧的卡巴拉小子,根本不是深奧的,它是典型的外顯的,如果你繼續這樣做,你所觸及的一切都將繼續只有兩週的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