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牆銀行 自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以來,摩根大通的資產負債表增長了2倍,資產從約2萬億美元擴大到4萬億美元。儘管銀行監管限制和資本管制,主要銀行卻變得更大。資金中心銀行的盈利能力很高,變得更加高效,並建立了堅固的資產負債表。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GDP增長了2倍,從15萬億美元增長到30萬億美元。這並非巧合,較大的經濟體需要一個健康且相應更大的銀行系統。私人債務也幫助推動了經濟增長,因為數萬億的私人資本現在可供公司、資產所有者和消費者使用。 一個顯著的元素是,銀行系統的物理足跡並沒有隨著經濟或銀行系統的規模而增長。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銀行分支機構(實體店面)數量從100,000個減少到70,000個。成本削減、持續擴張的經濟、技術進步和數字效率提供了更大的運營槓桿和盈利能力,所有這些都為銀行系統提供了看漲的背景。 歐盟的銀行分支機構數量下降更為明顯。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銀行分支機構數量從2009年的229,000個下降到129,000個(儘管仍然遠大於美國)。全球金融危機後,歐盟GDP為18萬億美元,而今天為20萬億美元(包括英國以調整脫歐),然而,儘管GDP略有增長,歐盟銀行系統在過去15年中大幅縮減,因為在此期間,歐盟的總銀行資產從50萬億歐元下降到35萬億歐元(遠大於美國)。 相比之下,美國的總銀行資產在此期間從14萬億美元增長到25萬億美元。雖然美國的GDP大於美國的銀行系統資產,但在歐盟則正好相反。在歐盟銀行資產大幅縮減之前,歐盟銀行的資產幾乎達到了經濟規模的3倍(2008年)。 要點:1)紙幣、支票的使用和“人際互動”將繼續下降,因為電子和數字資產提供的速度和效率,2)未來對實體分支機構的需求減少,3)大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指向未來幾年活躍的SRT/CRT市場,使銀行能夠有效管理風險,4)歐盟通過減少監管來促進歐洲的證券化市場,使私營部門能夠支持銀行系統,這對借款人、增長和風險承受能力都是最佳平衡。
2.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