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用來思考協議清算有效性的標準: 1. 清算了多少名義金額? 2. 有多少(如果有的話)導致破產? 3. 清算帶來了多少收入? 4. 這些破產中有多少得到了補償? 如果答案看起來像這樣: 1. X 2. Y << X 3. Z > Y 4. Y 那麼一切都很好。否則,就不妙了。 一旦一個協議吸引了多樣化的清算者網絡(第一步),主要挑戰通常變成微調 Y 和 Z。目標是平衡潛在的破產損失與清算收入。沒有覆蓋破產風險的清算可能意味著協議過於嚴格,不必要地懲罰和限制了槓桿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