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萬神殿》,有趣的是,幾部科幻小說探討在一個非反烏托邦的世界中,如何尋找人類的意義,並且有著類似於 LLM 的高級對話 AI(但沒有 AI 主角)。 班克斯的《文化》是顯而易見的,還有誰呢?貝基·錢伯斯?早期的斯特羅斯?伊根?多克托?
長久以來,人工智慧試圖尋找自我意義的傳統(如Leckie、Murderbot等),以及與冷酷理性的人工智慧打交道的情境(如Asimov及其他作品),或是在沒有嚴重人工智慧的後稀缺世界(如星際迷航),但卻沒有對大型語言模型未來的願景。
這些小說的樞紐在於,人工智慧缺乏某些人類特質——情感智力、創造力、創作藝術的能力、理解人類情感的能力。沒有人預料到人工智慧會從人類語言的語料庫中進行訓練,並迅速掌握這些東西。
道格拉斯·亞當斯是最具預言性的科幻作家,尤其在大型語言模型(LLMs)方面(感謝 @petergoldstein 提醒我)
Ethan Mollick
Ethan Mollick2024年9月15日
It is fitting that out of all the great science fiction authors that imagined AI, Douglas Adams continues to be the most fundamentally correct: ✅ Machines that work best when emotionally manipulated ✅Machines that guilt you ✅Very long “thinking” times for very hard questions
55.3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