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什麼是「前端」嗎?從只讀網站(Web1.0)到互動網站(Web2.0),再到無需許可的網絡前端(Web3.0),我們都親身體驗了我們訪問互聯網的演變。 隨著Web3.0的興起,我們現在必須面對前端運作的核心差異,以及這對法律和政策的意義。 在@RebeccaRettig1、@amandatums和@LazPieper的新文章中,我們提供了對這兩個問題的入門介紹。
2/ 首先,一些基本概念。 網站有兩個部分:前端和後端。前端是用戶互動的部分;後端是使其運作的軟體。 在 Web2.0 中,前端提供者(通常是大型科技或金融公司)充當後端軟體的守門人,這些軟體是專有的,並由他們私有擁有和運營。用戶通過與 Web2.0 前端的互動所貢獻的數據由接收該數據的公司擁有。 在 Web3.0 中,前端使得用戶能夠與區塊鏈網絡互動,其中用戶 (1) 擁有自己的數據,(2) 決定如何以及何時分享該數據,(3) 決定何時以及如何在區塊鏈網絡或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中進行交易,(4) 使用、轉移和保護自己的數字資產。
3/ 作者使用了一個有幫助的類比來說明兩者之間的核心差異: “最終,雖然 Web2.0 前端的運營者像是一個守門人,但 Web3.0 前端的開發者則類似於建造海洋港口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創造更容易進入海洋的方式,但人們也可以從沿海的任何地方出航。而且僅僅因為有人建造了一個港口,並不意味著他們擁有使用它的船隻。”
4/ 今天的法律是為第三方守門人設計的,而不是為那些創造用戶友好訪問公共區塊鏈的“港口建設者”設計的。隨著網絡的發展,監管也應該隨之而變。隨著用戶在 Web3.0 中控制自己的資產和數據,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並以好奇心來接近這個新時代,讓創新得以成長和繁榮,同時研究其實際風險和好處。 是時候讓監管面對它們應該監管的技術現實了。
若要查看一份有用的「備忘單」,列出 Web2.0 和 Web3.0 前端之間的主要差異,請點擊這裡:
26.4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