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itrum 在 DeFi 的 TVL 中無疑是佔據主導地位。 但當我看原始速度、最終性和真實用戶時,@SeiNetwork 走在前面。 Arbitrum 是一個經過驗證的 L2,擁有超過 35 億美元的 TVL 和強大的 #DeFi 根基,但它仍然受到以太坊設計的限制,約 50 TPS、約 14 分鐘的最終性和周期性的費用高峰。 這對於可組合性來說很棒,但它並不是為了即時交易或遊戲而建造的。 Sei 採取了相反的路徑。 – 它是一個專為高頻執行而建的 L1,沒有排序器、批處理延遲或欺詐窗口。 – 雙渦輪共識和並行區塊,Sei 每天處理 400-600 萬筆交易,最終性低於 400 毫秒,費用低於 0.0002 美元,已在主網上運行。 自 SIP-3 EVM 升級以來,Sei 已成為 Solidity 開發者的嚴肅替代方案。它現在 100% 兼容以太坊,並正在擴展到 RWA、DeFi 和遊戲。 Giga 升級已在開發網上運行,推動 20 萬 TPS,這是 Solana 當前吞吐量的 4 倍,並且輕鬆超過 MegaETH 的預測。 生態系統數據支持這一點: – 超過 60 萬的日活躍用戶,880 萬個遊戲錢包。 – 13 億美元的 TVL(同比增長 5000%)。 – 7 月的 DEX ATH 為 15.3 億美元。 – 30 天內從以太坊和 Arbitrum 的流動性流入 6000 萬美元。 同時,Arbitrum 仍然依賴以太坊來獲得最終性。這對於安全性來說是可以的,但它限制了實時應用的上限。 Sei 已經在其他人聲稱要去的地方,擁有高吞吐量、實時採用和自我包含的性能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