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銀行的生死在於入門速度,而可重用的憑證則顛覆了這一局面。使用 @idOS_network,客戶只需驗證一次,然後在各個模塊(帳戶、卡片、儲蓄、貸款)中重用該 KYC,而無需重新上傳文件或再次接觸原始 PII。 --- 這是我明天會發佈的計劃: ❯ 默認使 KYC 可攜帶。依賴 idOS 護照功能,讓你的貸款或卡片模塊可以依賴核心入門流程中已完成的 CDD,這是用戶主動發起的,發行者控制的,沒有依賴鏈風險。 ❯ 每次讀取都使用訪問授權。每個微功能(限額、地址證明、PoP)都請求一個範圍有限、時間限制的授權;用戶可以隨時撤回,讓你保持 GDPR 友好,而不需要儲存 PII。 ❯ 安全寫入 DWG。當你發佈新憑證(例如,升級的 KYC 級別或風險標記)時,首先請求一個委託寫入授權,用戶同意已融入寫入路徑。 ❯ 設計一次,多鏈部署。EVM 今天可以使用;NEAR/XRPL 流程在文檔中,因此你的身份 UX 隨著用戶的資產所在而變化。 --- 這對 PM 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 流失率縮小。模塊之間的重新驗證摩擦消失;這是一種錢包式的批准,而不是新的 KYC 隧道。 ❯ 合規姿態變得簡單。你消耗的是證明,而不是文件;用戶控制存儲和同意。(這是 idOS 系統設計的意圖,針對消費者/發行者,通常是同一家新興銀行。) ❯ 路線圖解鎖。當身份成為 API 接口,而不是票務隊列時,信用、支付和跨境附加功能的推出速度更快。 --- 底線:“驗證一次,隨處重用”不是營銷,而是模塊化銀行的運營模式,當你的客戶的保險庫隨著他們的旅行而移動時。發佈循環:入門 → 發佈憑證 → 通過訪問授權重用 → 使用 DWG 升級 → 重複。然後看著激活和 LTV 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