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是對機構開始重視加密領域有個模糊瞭解,從Bitwise這張圖看來,機構對整個加密的入局超過想象。有幾個方面: 一是,21家全球性的主流金融機構都進來了,從銀行、交易所再到支付巨頭都有;分佈全球,其中北美13家、歐洲5家,亞洲3家;這些機構管理的金融總資產超過40萬億美元,交易量佔全球金融市場接近30%,其客戶覆蓋全球,超過10億人。可以說,這21家機構代表了傳統金融的核心力量。 二是,涉及到了五個加密板塊,也是最核心利潤最肥或採用潛力最大的五個板塊。加密交易和託管/加密基金(對沖或投資基金)/加密ETF(BTC/ETH為主)/加密支付(穩定幣或加密支付結算)/代幣化(RWA)。考慮到這些機構的資金量/客戶群的龐大,這會給加密領域的主流資產(BTC/ETH)帶來更大的流動性,也會推動加密支付和鏈上金融的發展。 三是,雖然機構入局還處於早期,但可以看到帶來的影響已經很大。2025年機構的加密活動創造了近100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價值(McKinsey統計),間接帶動1萬億+的經濟價值(a16z報告);機構買入將BTC價格推高了10-15%(CoinDesk數據);在其10億+的用戶群體中,普及率在上升,從2024年5%上升到15%(Chainalysis數據)。具體的案例包括Visa/Mastercard將加密支付網絡覆蓋超過200+國家,2025年交易量超過3000億美元;貝萊德2025年iShares BTC ETF的AUM達到3000億美元,影響市場流動性;JPMorgan Chase的Onyx平臺在2025年已經處理超過1000億美元的穩定幣結算。